凉州贤孝《路不平害娘》考证与赏析

发布时间:2019-07-05      
  在武侠的世界里常说:路见不平,拔刀相助。在凉州贤孝中,有一句话则是“路不平潘仁铲”,这是什么意思呢?
 
  原来这句话出自贤孝曲目《路不平害娘》。《路不平害娘》可以说是凉州贤孝省级传承人王雷忠的“压箱底”绝活,故事曲折离奇,感人肺腑。
 
  在《路不平害娘》中,“路不平”和“潘仁”都是人名。路不平是一个典型的“忤逆种”,他自幼丧父,由母亲陶氏含辛茹苦抓养长大。路不平三个月时丧父,七岁的时候进入南学读书,八岁的时候就因为顽劣不堪被老师遣送回家,九岁的时候就在财主家放牛放羊,十三岁的时候家乡遭遇了三年的大灾荒。十六岁的时候,路不平娶姚翠萍为妻。
 
  成亲以后,路不平非常迷恋妻子。妻子姚翠萍不贤,经常在路不平跟前说婆婆的坏话,还撺掇着丈夫到西北五洲城讨生活。至于年老的婆婆,姚翠萍和路不平定下毒计,要把婆婆遗弃在半路上,要把婆婆绑在松树上,去喂老鹰。
 
  陶氏经不住儿子劝说,就和儿子儿媳一起出发。她舍不得离开家乡,临走时特意抓了些家乡的黄土带上。家中养下的小黄狗忠心耿耿,紧紧跟着陶氏。
 
  一家人走到深山中,姚翠萍就威逼利诱路不平谋害亲娘。路不平欺骗母亲说,要刮大风,得把母亲绑在树上,否则会被风刮跑。路不平捆了三道绳子,把母亲活活绑到了一棵松树上。陶氏发觉不对,就哭诉哀告一番,但路不平丝毫不为所动,抛下母亲,和妻子上了五洲城。
 
  到了晚上,陶氏又冷又饿又怕,思念去世的丈夫,悲痛不已,幸得小黄狗护佑,才得平安。
 
  第二天早上,一贯习武的潘仁来到山上打柴,因为早晨起床太早,就在树林中睡着了。小黄狗闻到了潘仁带的馍馍的香味,就跑过来把装着馍馍的口袋衔走了。小黄狗把馍馍口袋撕烂,馍馍挈到嘴里,两个前爪子搭到路家奶奶的胸膛上,馍馍挈到主人的嘴跟前给主人喂。陶氏不禁感叹,自己养的亲儿子路不平,连个狗都不如啊。
 
  潘仁被小黄狗吓醒,发现馍馍被偷走了,就一路追来。当他看到小黄狗给路家奶奶喂食的情形,深受感动。潘仁问明白了缘由,知道了路不平的恶行。潘仁解开绳子,把陶氏救了下来,并提出让陶氏做自己的母亲。陶氏起初有所顾虑,在潘仁的一再劝说下就答应了。
 
  潘仁背着陶氏回家,到家前先和妻子白秀英商量过。夫妻二人就把陶氏接回家中,精心伺候,非常孝顺。
 
  正所谓“孝敬父母好处多,孝敬父母能给子女免灾祸”。自从奉养了陶氏,潘仁一家的好运就来了。潘仁打柴卖柴的生意出奇得好,三大财神更是上门来送金银财宝。
 
  三大财神变化成三个道人,来到潘仁家化缘,提出要三斗三升老米。而这恰好是潘仁家中所有的米了,陶氏和白秀英并没有吝啬,把老米全部施舍出来,还施舍了一个锅,三个碗,供三位道长做饭吃。这时候三大财神考验已毕,化作清风走了,临走时把三斗三升老米变成了黄米金子,把锅碗也变成了金锅金碗。
 
  得了大量的金银财宝,潘仁一家更加富裕了,妻子白秀英也有了身孕。潘仁大兴土木,打桩盖房,还专门修了佛堂,供陶氏念佛修行。白秀英最终生下了两个男孩,健康又聪明。
 
  再说路不平两口子,在深山中艰难行进。一只老鹰从山洞里飞出来,一爪子把姚翠萍蹬到了山底下,一命呜呼。路不平也受到惊吓,摔下悬崖。路不平大难不死,但脊椎摔断了,只剩下半条残命。
 
  路不平大声呼救,恰好一个客商骑马经过。客商把路不平用马驮回了毡房,进行了救治,还把牛羊肉熬上让路不平吃了一个月。
 
  客商本打算把路不平医治好,给自己当个雇工,放牛放羊,不料路不平伤势严重,下身瘫痪了,生活不能自理,屎尿都弄在毡房里。客商就把路不平驮到五洲城,把他丢在大街上要饭为生。
 
  路不平受尽了叫花子的欺负,吃喝无门,还因为浑身发臭,处处被人唾弃,最终浑身溃烂,淌脓化血,苍蝇蚊虫肆虐,受尽折磨。
 
  再说潘仁,两个孩子已经七岁,送在南学中读书。恰逢东辽起兵作乱,朝廷就在五洲城招兵买马。潘仁一身武艺,遇到了建功立业的机会。潘仁投军出征,率领十万兵马,杀死了敌军首领金牙银牙,平定了东辽战乱。
 
  潘仁被封为两江总督,衣锦还乡,一家人享尽荣华富贵。虽然路不平大逆不道,但陶氏禁不住思念儿子。正所谓“娘老子的心在儿女上,儿女的心在石头上”。陶氏虽然锦衣玉食,但晚上思儿心切,常常偷偷流泪。
 
  潘仁发现母亲晚上流泪,第二天就询问母亲有何要求。陶氏提出要施舍救济穷人,潘仁也非常赞同。于是,一连三天,潘仁就在潘家庄开灶舍饭。
 
  路不平听到消息,也赶到潘家庄吃舍饭。但土地神施法惩治,每次轮到路不平,舍饭就撒到了地上,恶狗围住,路不平一口也吃不到。
 
  舍饭三天后,潘仁到晚上在母亲窗前偷听,母亲仍旧在哭泣,还不断念叨“路不平,路不平”,潘仁以为母亲要自己修桥铺路。到了第二天,潘仁就率领一千多家兵大肆修路架桥,造福当地。
 
  有一天,潘仁正在率众修路,发现一个下身瘫痪、浑身恶臭的人堵在路当中。潘仁一问,冤家路窄,竟然是忤逆子路不平。潘仁怒发冲冠,举起一把铁锨就把路不平的头给铲掉了,还命令手下,在路当中挖个坑,把路不平埋掉了。这就是“路不平了潘仁铲”,路不平自己成了修路的材料。
 
  潘仁修桥补路,立了大功,还杀死了天理难容的路不平,伸展了正义。于是,老百姓为潘仁挂贤匾,立牌坊,到处传颂潘仁的事迹。
 
  在贤孝曲目的最后,交代清楚故事是明朝时候造下的,是二十四孝之一,然后劝导人们“孝敬父母好处多,后来能给儿女们免灾祸”,“羊羔吃奶双膝跪,乌鸦能报娘的恩”,正所谓“扁毛(畜生)也有个孝娘心,不孝父母枉为人”。
 
  如果要赏析《路不平害娘》这个贤孝曲目,令人印象深刻的有三点。
 
  一、侠骨柔情的潘仁和忠义无双的小黄狗
 
  在凉州贤孝中,像路不平这样的忤逆之子是很多的,再如《任仓埋母》中的任仓,《杨小娃拉柳笆》中的杨文达。但故事的套路往往是天神来主持公道,将这些忤逆之子雷击而死。在《路不平害娘》中,伸展正义的是一位侠士——潘仁。潘仁可以说是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君子表率,他能扶危济困,把别人的娘当成自己的娘,在家能够奉养妻儿老小,让他们过上富裕的生活。同时他武艺高强,在国家遭受外敌入侵之时,又能放下优渥的生活,上阵杀敌,保家卫国。立下军功,受到封赏之后,他开灶舍饭,修桥铺路,真正做到了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。他嫉恶如仇,对于丧尽天良的路不平,可以挥铲斩杀,替天行道。
 
  故事中的小黄狗更是感人,它忠心护主,真是羞杀了众多不孝之子。英雄侠士的形象,加上这只聪明伶俐、忠义无双的小黄狗,使得《路不平害娘》这个曲目格外引人入胜、震撼心灵。
 
  二、富含哲理、形式多样的开篇词和串接语言
 
  贤孝的曲目往往以一些“诗条对句”“闲言碎语”作为开篇词,起到开场白的作用。《路不平害娘》这个曲目,总时长大约6个小时,艺人王雷忠在弹唱的过程中,结合休息时间,将其分成了好几部分,每一部分都可以独立成篇,都有开篇词。
 
  用到的开篇词有:“一山的松柏一山的花,花笑松柏拿不住它。等到一日寒霜杀,留住了松柏留不住花。”“一河的石头一河的沙,沙笑石头压不住个沙。等到一日洪水发,留住了石头留不住个沙。”
 
  还有:“天留的日月佛留经,人留子孙草留根。天不留日月不分个昼夜,人不留个子孙没有个结果,佛不留真经没善心啊,草不留宿根来年没草。天留日月转西东,佛留下个真经渡众生。草留的那个宿根等来年,人留的子孙防病殃。”
 
  甚至可以把《凉州词》作为开篇词:“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。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。”
 
  还可以用“春夏秋冬”的字谜作为开篇词:“三人同日去观儿的花,夏友原是就是一家,禾火二人就对面坐,夕阳的桥下就一双瓜。”
 
  贤孝曲目在演唱中,艺人可以随意自如地停止,然后接续重新开始。正如评书中常用的“欲知后事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”,贤孝中也有一些常用的接续用语。如:“各位乡亲父老听清干,唱着路不平娃子么就结了婚呀,我松一松缓一缓,喝上口茶了我就接上念。”“松了松,我缓了缓,喝了口茶润口干,书归正传接上念。”又如:“一根的那个竹子十二个节,哪些断了就哪些说。”“竹儿青叶儿红,花开两朵我另表个人。”
 
  三、夹杂其中的小曲,韵味十足
 
  盲艺人们一般都自称是“唱曲儿的”,唱的是“曲儿”,这个曲儿含义甚广,既包含凉州贤孝,也包含凉州民歌、杂调、小曲,这些东西有时候也难以区分。王雷忠在弹唱过程中,在唱到潘仁上山打柴唱曲儿散心时,就借着潘仁的口,唱了一首著名的凉州小曲《八扇围屏》其歌词如下:
 
  一扇围屏黄,杨五郎要出家,金殿上脱蟒袍斜搭上袈裟,
 
  富贵么他不受,一心心要出家,
 
  金殿上脱蟒袍,斜搭上袈裟。
 
  二扇围屏青,汉王爷惜昭君呀,
 
  毛延寿的那个冷笔呀,抹画了昭君,
 
  可怜了天仙女,打在了个冷宫里呀,
 
  怀抱上的那个琵琶呀,她也不能成双。
 
  三扇围屏黄,洞宾爷戏牡丹,
 
  月牙楼上吃酒呀,眼观了女神仙,
 
  口喝了千杯酒,眼观女神仙,
 
  千百年的那个道行呀,他也不能成双。
 
  四扇围屏好,华容道上等曹操,
 
  关云长的那个大刀啊,闪出来了英雄好。
 
  曹操的心里颤,口儿里喊张辽,
 
  仁义报恩的关云长,也把他曹操连掉放呀。
 
  这里只唱了四扇围屏,每一扇围屏上都是一个古代名人的故事,一是杨五郎出家,二是王昭君出塞,三是吕洞宾调戏白牡丹,四是华容道关云长义释曹操。(文/赵大泰)

Copyright © 2018 www.lzwenhuawang.com 主办: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

陇ICP备18003089号-2 技术支持: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