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旅融合 >
铜莲枝灯

铜莲枝灯

1969年武威雷台汉墓出土。灯座作覆钵形,座上竖立干枝三段,每段干枝的两旁亦有连环,环上镂空花片饰。每段干枝衔接处有孔,孔内插十字形架三。每架底上有盘,盘底中心有插孔,有三盘。

发布时间:2018-09-03
褐釉剔牡丹纹四系壶

褐釉剔牡丹纹四系壶

口径15厘米,最大腹围114厘米,底径16厘米,通高49厘米。盘口,束颈,溜肩,鼓腹,下腹内收,暗圈足。近底处有一小孔,孔径1 7厘米。肩部饰四宽扁耳形系,上有三道凹槽,肩颈处有一圈附加绳索状堆纹。

发布时间:2018-09-03
西夏绣花鞋

西夏绣花鞋

1989年甘肃省武威地区武威市(今武威市凉州区)新华乡缠山村亥母洞寺遗址出土。1991年入藏甘肃省武威地区武威市博物馆(今武威市博物馆)。

发布时间:2018-09-03
西夏粗布鞋

西夏粗布鞋

棉质。长26 5厘米,宽5 5厘米,高6厘米。粗布缝制,底色泛蓝,颜色大多已被磨旧,鞋口处右边外侧用麻线缝有一块补丁。完整。1989年甘肃省武威地区武威市(今武威市凉州区)新华乡缠山村亥母洞寺遗址出土。

发布时间:2018-09-03
黑褐釉弥勒坐像

黑褐釉弥勒坐像

瓷质。通高15 5厘米,底径7 5厘米×10厘米。弥勒坐像。圆面大耳,慈眉善目,面带微笑,颈挂佛珠,身着双领下垂式大衣,坦胸露腹,席地而坐,双手抚膝,一手持念珠。弥勒后背一葫芦,葫芦为空心。

发布时间:2018-09-03
纺线锭、缠线板

纺线锭、缠线板

文化纺线锭长20 2厘米。出土时纺线锭、缠线板用具均置于苇胎织锦针黹盒内。其制作精巧,打磨光滑,是珍贵的汉代纺织工具,纺线锭、缠线板上缠绕的丝线历经两千余年,至今仍具有光泽。纺线锭是纺车上的部件,锭上还有线,因此,它的发现,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。

发布时间:2018-09-03
鎏金银碗

鎏金银碗

这件鎏金银碗为唐代早期器物,为冶炼浇铸而成。高8厘米,口径11厘米,底径5 5厘米,侈口,口沿以下内束一圈鎏金口。收腹,喇叭形圈足于碗体焊接,足缘饰一周球形联珠纹;腹部饰以八瓣莲花,莲花之间饰以花纹,并鎏金;

发布时间:2018-09-03
米拉日巴泥塑像

米拉日巴泥塑像

泥质。通高30厘米,肩宽11厘米。长发散披于肩上,双耳垂肩,面带微笑,神态自然,面部布满皱纹。散跏坐,身着袒右袈裟,左手于腹前平端,右手张开,扶于右耳侧,状唱道歌状,这是他传教的独特方式。

发布时间:2018-09-03
瓷扁壶

瓷扁壶

瓷扁壶,是西夏瓷器中最具特色、最典型的器物,小口、斜唇、短颈。腹的两边呈扁圆形,略微外鼓,两侧中间各有一小圈足。两侧中、上部有两耳或四系。

发布时间:2018-09-03
西夏白釉瓷碗

西夏白釉瓷碗

口径22 6厘米,底径8厘米,通高11 5厘米。口微侈,深腹,下腹内收,圈足。内外施白釉,外壁腹下部及圈足露胎。胎白中泛黄。外壁轮修痕迹明显。碗底有叠烧痕迹。外壁部分脱釉。

发布时间:2018-09-03
关注凉州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

Copyright © 2018 www.lzwenhuawang.com 主办: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

陇ICP备18003089号-2 技术支持: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